多棲:溫柔的產出二部曲
第二部曲
6.16 - 7.14.2017
藝術家:
策展人:
李依樺
地點:
456藝廊
展覽論述

我目前懷胎三個月,我很感謝在我準備這項討論藝術家多職狀態的計畫時,自己彷彿身體力行般地實踐了女性藝術工作者所可能面對的母職角色,我將這項親身參與視為某種藝術行動,在身兼藝術家和藝術行政工作者的同時,更努力成為一位母親。

2015年在台北國際藝術村的「溫柔的產出」,是我從事藝文工作多年來首次以策展人的身份所策劃的展覽,這讓我身兼藝術家和藝術行政工作者的雙重身份又多了一項策展人的角色。「溫柔的產出」從我自身的經驗出發,邀請了身兼創作者及藝術行政工作者雙重角色的女性藝術家參展,展名意味著藝術行政工作者扮演藝術計畫幕後溫柔的推手,開展後引起了許多迴響,我想原因之一是“雙棲”的身份其實反映在為數不少的其他藝術家身上,也是藝文產業的獨特生態。藝術文化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商業模式也並非創作的必要條件或目的,因此不少創作者在為求藝術創作及生計的平衡之下自然地發展出了“雙棲”的職涯模式,也因為創作者特有的多種才華,在藝文界跨領域的蓬勃發展中,更產生了身兼多職的全能姿態,我替這樣令人敬佩的創作者們取了個名字叫“多棲”藝術家,他們兼具多項專業,在個人創作和藝文產業裡皆付出許多貢獻。

“多棲”藝術家的現象在全球的藝文產業中都可窺見,也許這是因著藝術創作的本質而在社會中產生的必然現象。當行政或其他藝文工作同時具備創作者的身份時,以藝術家為中心所發展出的相關工作都變得與藝術創作同樣迷人,並且其所觸及與關注的層次更為多樣,影響力也更廣。「多棲:溫柔的產出二部曲」是兩年前「溫柔的產出」的延伸,將討論的背景從台灣的藝文環境拉至美國紐約,首部曲邀請三位現居紐約從事多職藝文工作的女性藝術家參展,於2017年3月於紐文臺灣書院成功辦理。二部曲則再另邀三位台灣藝術家加入,於紐約456藝廊展出,除了探討創作者需身兼數職的多重身份,也包括女性藝術家在婚姻和家庭中的母職與親職角色,呈現其各自發展出的多棲姿態。

在多棲藝術家的各種身份中,母職這個角色是男性所無法企及的。對於創作者而言,這項女性獨有的身份,在經由自身意志所作出了生兒育女或嫁為人妻的選擇後,如此闊張的生命歷練能化作女性藝術家內在的豐沛泉源。蔡海如在成為人母之後,不同於自我滿足的過往創作模式,逐漸把創作當作拓展自身與外界溝通、連結的介面。2016年因著處理公公的收藏品之由,她更成立了醞釀已久的海桐藝術中心,在母職、親職等多重角色中,她的目標並不僅止於創作,透過藝術空間的成立,也希望轉化社會與生活中不易碰觸的事物議題。遺憾卻也反應現狀的是,海如此刻因著母職角色的分身乏術,無法親臨展覽現場,她彷彿展出作品〈不.要.要.不〉那般,勇敢地演繹著女性藝術家身兼數職的掙扎和強壯姿態。

經營伊通公園近三十年的陳慧嶠,不滿足於只做藝術家,她也像個母親般同時照顧著許多孩子,除了個人創作的藝術價值,其以一群藝術家的身份成立藝術家自營空間,已然成為她所心繫的責任,而伊通公園在台灣當代藝術發展上,不論是空間特質與藝術內容及其所扮演的批判、討論等精神,則帶來不可抹滅的貢獻。慧嶠在藝術創作與行政管理多樣工作間忙碌自得,這樣豐富且平衡的狀態,自然是經過各樣歷練及掙扎所發展出的怡然樣態。她的作品簡潔並帶有個人化的情感,反映的或許是外在世界紛雜後的澄澈內在意識,她所內化的美學直覺,也流利地展現在她所進行的各樣計畫中。王德瑜則是關渡美術館的研究員和大學教師,因工作所需,得以經常接觸其他創作者和人群,因而在一次次執行展覽計畫中,從中獲得更多元的養分。有別於獨自創作時的思考面向,當德瑜在其個人創作上專注於探尋觀者與作品感知的那獨一無二的當下,平日的藝術行政工作則巧妙地為她注入愈發充沛的視角,工作時常接觸的”人”和與人切身的感官經驗,自然地在她的作品中發展出特殊的重要性。

任職於紐約皇后美術館的胡農欣,在創作中,她力求表達自己內心對現實世界的體驗與感受。近年來在多民族多文化的紐約長駐,尤其因為在皇后美術館從事社區藝術教育的工作,使農欣的作品由最初以切身經驗出發,表達台灣女性獨自在異鄉的視角和觀察,逐漸轉向對多元文化的關心和學習,不同面向的藝術行政工作,日積月累地擴展了她在藝術創作的角度。本次展出的作品〈胼肢體〉運用畫廊空間裡行政與展場的區域,從生理學的角度呈現身兼藝術家和藝術行政者轉換於雙重角色的挑戰。於紐約亞洲藝術文獻庫工作的黃潔宜,本身也是位觀念藝術家,並且以兩個身份自居,當藝術家時名為黃潔宜,擔任藝術行政/策展人時名為Ali Wong,以此雙重角色在各項創作中貫徹她的藝術實踐,並於本展中分別由黃潔宜和Ali Wong對同一件作品予以不同的創作方法來呈現。

身為創作者所具備的獨特性及專業訓練,當應用在藝術行政和管理經營上,自然地能像是與生俱來般,將內化的美學素養發揮得宜,加上其所關注的視野和企圖與非創作者不盡相同,即成為難以取代的直覺與判斷力,進而能成就和發酵的也更多。本展藝術家身兼雙重角色的多職狀態,代表了夢想實行所必需涵蓋的角色及條件,在肯定藝術的同時,也期待溫柔產出的各種姿態,皆能帶來更多面向的思考和不同層面的價值判斷,也尤其向這些溫柔的多棲藝術家致敬。

開幕酒會: 2017年6月16號 晚上6-8點

藝術座談: 6月21日 周三晚上6:30
地點: 美國亞洲藝術文獻庫, 43 Remsen Street (Garden Floor) Brooklyn, NY
社交網站連結
節目報導一覽表
ArtAsiaPacific Review by MIMI WONG
[MSN] 紐約台灣月藝術展 多棲主題二部曲
[China Press/侨报] 台湾书院《多栖:温柔的产出二部曲》特展开幕
[CNA/中央社] 「多棲」Part ll推五位女藝術家聯展 為臺灣月增色升溫
[World Journal/世界新聞網] 5台藝術家聯袂 展多棲女性視角
[Sing Tao Daily/星島日報] 台灣書院女藝術家特展456畫廊展出
[MingPao/明報] 台灣女藝術家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