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21 | [China Press / 侨报] 照化入境:柯錫杰心世界攝影展華埠展出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9.21 | [Sing Tao Daily/星島日報] 台灣現代攝影第一人:柯錫杰大師國際巡展首站紐約開幕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7.22 | [World Journal/世界日報] 藝術家徐一坤創作 反思亞裔女性身分 ....點選更多訊息記者許君達╱紐約報導 2023-07-22 02:23 ET
華裔藝術家徐一坤將於即日起至8月4日(周五),在美華藝術協會舉辦個展「蛻變」。展覽包括九幅油畫作品,按照創作時間和主題可分為三個系列,全部以女性為詮釋對象,通過讓人產生性別聯想的肢體動作、服裝以及解構化的器官等形象,體現一種對於「亞裔」及「女性」身分的內觀和思索。
徐一坤生於成都,初中時赴美上學,本科畢業於羅德島藝術學院雕塑專業,現就讀於麻州藝術學院平面藝術專業。她帶來的其中一組畫作創作於本科時代,描繪了一名女性身著帶有性感意味的貼身衣物、但人物的姿態反映著一種強烈的焦灼與不自然感,該系列作品名為「我需要你的愛」。
徐一坤介紹,該作品呈現對於自身成長經歷的表達:剛來美國時,年齡小、英語也不好,與周圍的人物和環境難於融入,也不喜歡那些「美國式」的社交方式,「永遠感覺自己像個局外人,然而又很需要一種歸屬感,渴望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我覺得我一直想討好身邊的人」,在作品的語境中,畫中人物選擇用性吸引力尋求觀者的親近感,徐一坤表示,作品是她的真實寫照。這種「性討好」體現著亞裔女性在以白人男性為支配的美國「主流世界」中的角色和心態:時常處於被動地位,作為物化的對象、慾望的客體而被審視甚至把玩。
徐一坤說,這種氛圍像一道「天網」,亞裔女性很難從它的籠罩中跳脫出來。然而,「你愈是意識到這一點,就愈會感到不舒服。」這種反思恰巧與當下社會中的「MeToo」運動風潮相互呼應。徐一坤坦言,創作這組作品時其實沒有想那麼多,不過回過頭來看,確有相通之處:我們都在展現脆弱的一面,以此方式去向那個物化自己的環境「說不」。
本次展覽,徐一坤還帶來最新創作的一組作品,用大幅畫面誇張地呈現女性獨有器官的特寫,像廣角鏡頭一樣極度突出器官本身,使其產生一種變異、並且反過來注視觀看者的視覺效果。她希望透過這樣的解構方式,觀察觀眾是否還會產生性聯想,探究女性被性慾望所物化的客體到底是什麼。
展覽免費參觀,開放時間即日起至8月4日之間,每周一、三、五下午1時至5時,地址在百老匯456號3層,諮詢或預約可致電(212)431-9740。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7.21 | [Sing Tao Daily/星島日報] 徐一坤首次個展 《變形記》456畫廊舉行 ....點選更多訊息2023-07-21 23:55:20
年輕華裔藝術家徐一坤首次個展《變形記》於2023年7月21日至8月4日在美華藝協456畫廊舉行。
徐一坤1998年出生於中國成都,自幼喜歡藝術,2012年從中國北京來美留學,2017年考入羅德島設計藝術學院並獲學士學位,目前在馬薩諸塞藝術與設計學院攻讀視覺藝術專業碩士。
徐一坤是一位充滿活力的藝術家,首次個展「變形記」展出了藝術家一組充滿力量和變革性的藝術品,挑戰社會規範並深入探討表現覆雜性的議題。
「變形記」展出了她創作的9件作品,畫家大膽探索女性身份和賦權,透過對亞洲女性偏好的審視,引人入勝的作品打破了傳統敘述,通過解構和實體化長期以來被物化和性化的女性身體部位。藝術家將這些身體部位解放了它們傳統的性別含義,賦予了新的主體性和力量。
華美藝術協會/畫廊456致力於推廣文化多樣性,並為那些挑戰傳統、激發對話的藝術家提供平台。該展覽展示了畫廊對展示傑出且引發深思的當代藝術的承諾。
欲了解更多有關展覽和華美藝術協會/畫廊456的信息,請訪問 http://www.caacarts.org/。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7.21 | [China Press / 侨报] 华裔青年艺术家徐一坤个展《变形记》曼哈顿华埠开展 ....點選更多訊息时间: 2023-07-21 23:06:27
【侨报实习记者韩清湲7月21日纽约报道】华裔青年艺术家徐一坤首次个展《变形记》21日于曼哈顿华埠456画廊开幕。
《变形记》展出了徐一坤在2022至2023年期间创作的9件绘画作品,她在创作过程中大胆探索女性身份和赋权,通过解构和实体化长期以来被物化和性化的女性身体部位,打破传统叙述方法并重新审视对亚洲女性的偏好与凝视。徐一坤将画作中的身体部位通过她的独特表现手法呈现为沉重而质感丰富的物体,解放了这些身体部位中存在的传统性别含义,并赋予其新的主体性和力量。
创作者徐一坤1998年出生于中国成都,于罗德岛设计艺术学院取得学士学位,目前在马萨诸塞艺术与设计学院攻读视觉艺术专业硕士。作为她的首次个展,她选择了《变形记》这一组充满力量和变革性的作品,展现了她对于个体经历以及亚洲女性群体所处环境与经历的思考,通过独到表现形式以深入探讨这个表现复杂性的议题。
456画廊表示,“我们很高兴可以呈现徐一坤这一场富有变革性的展览。通过她熟练的艺术创作,徐一坤邀请观众通过‘变形记’重新审视超越物化的人体形态,并拥抱多面的个性。这个展览是对女性赋权的有力庆祝,希望可以引发关于内外在表现与社会规范之间对话的思考。”
《变形记》展览将持续至8月4日,地址为曼哈顿华埠百老汇大道456号3楼,开放时间为周一、周三及周五下午1点至5点,提前预约可致电212-431-9740。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6.3 | [World Journal/世界日報] 華裔茶、絲、瓷創作展 思索自我 ....點選更多訊息記者許君達╱紐約報導 2023-06-03 05:30 ET
美華藝術協會旗下的456畫廊現正舉辦華裔藝術家梁倩怡(Cindy Leung)的個展「To Go」,她藉由使用茶、絲綢、瓷片和罌粟籽作為材料,創作抽象雕塑作品,構成古代中國與外界主要貿易貨品的意象,表達文化上的衝突和交融感,並闡釋創作者探尋自我身分的心路歷程。
「To Go」作品共有26件,分別對應由26個英文字母開頭的單詞,而全部作品名稱都統一採用英文介詞「To」帶一個動詞原型的方式。梁倩怡說,這是在小學上英語課時留下的最深刻、最難以磨滅的印象。進入學校學習英語,也是她個人最早體驗到的東、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身分,匯聚於自身的場合。
梁倩怡在香港成長,成年後進入紐約市大皇后學院學習藝術,現居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紐約多元複雜的氛圍啟蒙她開始思考身分問題,「在香港時,從沒有過『我是亞裔』的概念。」而在紐約被激發起的思索,又反過來牽引她思考自己的香港身分。
對於熟識中國歷史的觀者來說,梁倩怡在作品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表達的意向,稍加指點便可會心而懂。她所使用的三大主材是用碎茶葉膠結成的茶塊、絲線、蠶繭,以及白瓷片。梁倩怡介紹,茶、絲綢和瓷器是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的三大主要出口產品,如此選材,就是為了讓人聯想到這段歷史。
在歷史上,中國與外界、尤其是西方的交往並非十分融洽,其中充滿了鄙夷、自大與野心,但同時也在經濟上相互利用和互補。從梁倩怡的作品中,能夠看出這樣一種矛盾糾結的結合體,比如一個名為「入侵」(To Invade)的作品,看起來就像一輛坦克,而另一個名為「慾望」(To Desire)的作品,用罌粟籽淹沒一切。罌粟,同樣也是一個極具象徵性的意象,高度凝結了東西方歷史關係中,不那麼積極的一面。
當下的大環境與身為香港人的身分,讓梁倩怡對於藝術之外的表達非常謹慎。她拒絕對作品中所反映的中外關係做出「積極」還是「消極」的主觀評價,只強調藝術創作的客觀表達屬性。「現在,無論你談論『香港』還是『中國』,都會對冒犯到一部分人,所以不如將其描述為『東西方』,而非『中外』。」
梁倩怡的個展,將從即日起展出至23日(周五),地點位於曼哈頓華埠456藝廊,地址為曼哈頓百老匯456號三樓,開放時間為周一、周三及周五,下午1時至5時,或提前預約參觀。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6.2 | [Sing Tao Daily/星島日報] 留美香港藝術家梁倩怡 456畫廊辦個人作品展 ....點選更多訊息美華藝術協會屬下456畫廊將於今2日起舉行香港藝術家梁倩怡名為「To Go」的紐約個人作品展。這展覽主要探索「消費主義、殖民化、文化混合」之間的關係。梁倩怡稱這次的作品都以「茶葉、絲綢、白瓷」三種質料做成,因為他們都起源於東方,並透過貿易和英國殖民者在西方得到普及。
梁倩怡17歲由香港來到紐約在市立大學皇后學院留學,專修藝術(陶藝),師承名師何善影,之後赴佛羅里達大學完成碩士學位,專修雕塑,現居密蘇里州堪薩斯城,是堪薩斯城堪薩斯社區學院的教員,也是Belger Crane Yard工作室的駐場藝術家。
梁倩怡表示,「茶葉、絲綢、白瓷」都曾是中國獨有的產品,尤其是白瓷,當時只有中國可以燒出雪白的瓷器,令見到的西方人都非常驚訝。只有景德鎮的高嶺土才能燒出白瓷,再延著貿易及西方的殖民,與茶葉、絲綢一起普及至西方。自已的作品是希望探討這一過程。在這場歷史的過程中,有時中西方兩邊的關係緊密、有時對立。她舉了作品「侵略」、「寄生」、「結合」,來作以解釋。
同時,梁倩怡還分享了自己創作的另一探索,她提到自己從香港來到紐約,香港是華人社會,文化上比較在乎別人感受,但美國人比較重視個人權益。自己在適應過中經歷並克服了這一差異,而這也成為了她作品的創作靈感。
梁倩怡表示,這次展出的作品都比較好玩(Playful),有的白瓷燒成了「麵條」狀,欽入整作品。她認為「茶葉、絲綢、白瓷」材料都是她自己身份認同的一部份。每一個作品都以一個動詞和一個漢字取名,以暗示中文輸入法速成。她自己從小受雙語教育,混合材料之間的互動代表兩種文化之間的關係符號。
梁倩怡個人作品展,展出時間為2023年6月2日至6月23日,地點在紐約曼哈頓蘇豪區,百老匯大道456號3樓,電梯直達三樓。電話:212 431 9740。網站:www.caacarts.org.本報記者文迪紐約報道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5.3 | [World Journal/世界日報] 紀念越劇「金派」創始人 邀觀眾免費看戲 ....點選更多訊息記者顏潔恩╱紐約報導 2023-05-03 02:00 ET
為懷緬越劇「金派」創始人金采風逝世二周年,美華藝術協會定於6日(周六)在曼哈頓華埠紐約中華公所,舉辦免費的綜合性戲劇樂曲演出,演繹六段全以越劇為藝術形式的劇碼,邀請民眾前來觀賞傳統戲劇藝術的精華。
該演出由美華藝術協會主辦,同時獲得市文化局(City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市議會、紐約州藝術委員會(State Council on the Arts)的公共資金支持,在兩個月前便開始籌備;而為了傳承和宣揚中國傳統藝術,該協會每年春季和秋季都會各舉行一次公演。
協會創始人周龍章指出,20年前邀請中國多名戲劇大師前來演出,金采風作為越劇的「大佬」也是受邀者之一,從那開始了與美華藝術協會的緣分;金老師委婉動聽的歌聲留下多首膾炙人口的唱段,而這次不少演員本身也是「金派」的粉絲,「有好的角色來紀念金老師,也是很不容易的。」
演員之一的馬月蓮是金采風的徒弟,過去曾長時間待在一起演出;她表示,儘管金采風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前輩,但「人很平易近人」,反倒像個朋友,非常想念從前一起巡演時的時光。
這場演出將在5月6日(周六)中華公所舉辦,地址是勿街62號,時間是下午2時;民眾免費入場,但需最遲在5日晚(周五)前撥電給(212)431-9740預約入門票。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5.3 | [Sing Tao Daily/星島日報] 紀念金派創始人金采風 美華藝術協會中華公所辦演出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4.1 | [Sing Tao Daily/星島日報] 邊紅「新書法-書法與書寫」3/31至4/21 456畫廊展出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4.1 | [World Journal/世界日報] 結合書法與繪畫 華裔藝術家新書寫展 ....點選更多訊息記者劉梓祁╱紐約報導 2023-04-01 02:00 ET
水墨藝術家邊紅個展於3月31日在曼哈頓華埠美華藝術協會456藝廊開幕,展出到訪紐約以來的創作,以「新書寫 - 書法與書寫」為主題,呈現以當代書法為靈感基礎的水墨作品。
邊紅表示,此次是第一次在456藝廊開展,帶來了超過十幅作品,均是以詩心、古代文人情懷、道家思想為基礎並通過書法技巧原創而來的當代水墨作品,又可稱為「新書寫」,既有近十年的創作精品,也有近期所作作品,希望能在紐約促成書法與國際之間的對話,並體現「書法與書寫,也即是畫畫」的藝術理念。
此系列名稱「新書寫」為中國藝術家、評論家栗憲庭在20世紀初所命名,邊紅隨後也被視作「新書寫」運動的首創代表,目前也是紐約哈德遜美術家協會會員。
邊紅表示,自己的作品始終保持了與書法書寫性的關聯,將自然、黑白空間和水墨畫藝術語言合一,使東方文化的內在意義與世界融合,將傳統書法轉化為當代的獨特風格。
此次展覽中的長條大幅系列作品「無限」掛於畫廊中央,是邊紅在2000年由當代書法和新文人畫結合所創作的水墨作品,通過加長的傳統裝裱捲軸將作品濃重焦墨色的宣紙托裱在白卷之上,為跨界語言詮釋的表達。
美華藝術協會位於曼哈頓百老匯456號3樓,開放時間為周一、三、五下午1時至5時,本次展覽將從3月31日持續至4月21日,更多信息可於www.caacarts.org查看,或致電(212)431-9740。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2.25 | [World Journal/世界日報] 王博彥個展 用3D動畫透視孤獨 ....點選更多訊息記者許君達/紐約報導 2023-02-25 02:23
來自台灣的新媒體藝術家王博彥,從即日起至3月17日(周五),在曼哈頓華埠的美華藝術協會屬下的456藝廊舉辦個展「Endearing Insanity」,透過3D動畫將虛擬人物放在一個像公寓的空間內,在沒有敘事、情節的情況下,讓觀者聯想起自身經驗,對人物產生不同的代入感。
此次的個展包括一段九分鐘的動態影像,以及五件擷取自動態影像的平面影像。其中動態影像由3D動畫製成,描繪一個虛擬人物,身處像公寓的空間之內。與傳統影片不同,這段動態影像沒有敘事、沒有情節,除了片段間沒有關聯外,搭配的獨白音效也與影像本身無關。
王博彥介紹,他希望用這種反邏輯的形式建構一個情緒的容器,讓觀看者在不會被故事情節牽引偏向的氛圍中,聯想起自身經驗並產生各自不同的代入感。
影像中的人物蜷縮在狹小的空間裡、皮膚斑駁,給人一種病態而孤獨的感覺。王博彥表示,該角色是一個投射體,透過自己的心理體驗去探索「他者」這樣一個意象。
他說:「在紐約,我是一個有著語言和文化背景隔膜的亞裔外來者;在台灣,我是一個疏離於所謂主流社會之外的性少數群體。」作為孤獨的「他者」,尋求表達的欲望又很強烈,這種欲望由獨白音效所體現。獨白的內容搜集自匿名論壇上尋求人際交往的用戶留言,王博彥將其重新編輯並錄音,赤裸、扭曲又充滿壓抑中的克制釋放。
他的創作以精神分析理論中的「賤斥」(Abjection)概念為主體,表達自己作為雙重少數群體在被「主流」的社會空間所異化和排斥的體驗。在透過作品與觀眾的對話中,他希望傳達一種「身為『他者』,穿梭於觀看與被觀看之間的狀態」。
王博彥成長於台灣,在台北藝術大學完成新媒體藝術碩士學位後,於2017年來美攻讀紐約視覺藝術學院電腦藝術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市立大學亨特學院(Hunter College)以及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
展覽免費,地址為百老匯456號3樓,展出時間為,每周一、三、五下午1時至5時,更多資訊可上www.caacarts.org。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2.25 | [Sing Tao Daily/星島日報] 王博彥個展456畫廊展出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2.24 | [Epoch Times/大紀元] 纽约美华艺术协会展出王博彦三维动画作品 ....點選更多訊息【大纪元2023年02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林宜君纽约报导)纽约市美华艺术协会456画廊即日起至3月17日,将展出台裔三维动画创作者王博彦个展“Endearing Insanity” 。展览作品以三维电脑绘图创作,包括约9分钟的动画作品,以及五件自影片延伸的平面影像创作。
王博彦出生于台湾台中,现生活及工作于纽约。他在2015年于台北艺术大学完成新媒体艺术硕士学位,同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并在2017年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完成电脑艺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CUNY)亨特学院(Hunter College)和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
近期个展包含“黑太阳”、“Atlas Portal 随身指南”,以及“An Obscure Silhouette”等。作品曾于国内外多处美术馆及艺术节展出,包含德国波昂美术馆、纽约布朗士美术馆、水牛城布区菲尔德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台北数位艺术节等。
王博彦纽约个展开幕酒会日期为周五(2月24日),晚上5点至7点,地点在456画廊(Gallery 456),地址为纽约市曼哈顿百老汇大道456号3楼(456 Broadway, 3rd Floor),入内后请搭电梯直达三楼。
美华艺术协会的视觉艺术展览系列的部分资金来自纽约州艺术委员会的公共资金,并得到纽约州长和纽约州立法机构的支持。456画廊联络电话:212-431-9740,邮箱:info@caacarts.org。
责任编辑:李薇
....點選更多訊息
|
2023.1.26 | [World Journal/世界日報] 展荒誕影像組合 華人藝術團顛覆傳統 ....點選更多訊息記者許君達╱紐約報導 2023-01-26 02:00
華人藝術團隊Sid and Geri的個展「帶刀百合」即日起至2月10日在曼哈頓456畫廊舉辦,每周一三五下午1時至5時向公眾開放。
「帶刀百合」是一系列影像裝置藝術的集合,此次團隊共帶來九個裝置,以電子顯示屏為主體,呈現多部看似荒誕且反邏輯的影片以及互動式遊戲。影像內容包含很多審美衝擊力,比如男扮女裝的人物、裸體、粗糙的像素化人體意象、造型誇張的動物等。
團隊的發起人育美表示,影像的靈感全部源自現實生活中的點滴,從充斥亞裔刻板印象的好萊塢老電影,到藝人潘瑋柏的家庭八卦,再到人們日常面對的種種思考,如戀愛、婚姻、家庭等。創作旨在把這些片段用一種無意義的方式拼接起來,讓觀眾暫時失去存在感,在飄渺的迷亂中重新思考各種與自身經驗有關的點滴意象及其意義。這對習慣傳統藝術的觀眾可能有些衝擊,認為不知所云。不過,當代藝術的一個核心要義就是「見仁見智」,從中看到什麼,它所表達的就是什麼。
育美在美國出生、台灣長大,後又在美學習藝術,如今常在美台之間兩地穿梭。Sid and Geri是個較為鬆散的團隊,成員全部都是以中文為母語的華人,都是些身懷技能又志同道合的好友,每有項目時,便根據各自所能組建工作團隊。
育美介紹,團隊的創作不會特意強調「華人」身分,更不會用對抗性的話語敘述「華人」與外界的關係。不過,「真在創作的時候,會發現,『華人』這個身分符號一定會貫穿在思考和表達之中。」作為中文使用者,創作者的大部分自身經驗都浸泡在這個語境之中。
本次展覽得到紐約州藝術委員會的部分資助,公眾可免費參觀,展覽開放時段參觀無需預約。地址:曼哈頓百老匯街456號3樓,電話(212)431-9740。
....點選更多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