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
何欣怡個展
6.5 - 6.26.2014
藝術家:
地點:
456藝廊
展覽論述

2014年2月23日凌晨5點17分,旅美臺灣藝術家何欣怡的外公黃永德以93歲高齡與世長辭。為了傳遞對摯親的無限追思,藝術家何欣怡選在SOHO的 CAAC | Gallery 456,舉辦名為「百日」< 100 days > 之視覺藝術展覽。此次展覽也是藝術家在創作生涯裡,首次嘗試以攝影為主的視覺與裝置媒材進行創作,並透過藝術形式沉澱與傳統儀規的當代轉化,為摯親的辭世進行一場藝術禱念,同時,藉由自傳式時移境遷的個體生命旅程,也將泛起參觀者記憶裡對於家族情感之陣陣漣漪。

何欣怡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藝術學院 (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de Paris ),近10年的巴黎旅居期間,創作取徑從繪畫轉向錄像裝置當代藝術領域,並從事紀錄影片製作,作品巡迴於歐、美、亞等地展出。在細膩的視覺傳達與敏銳的觀察視角下,何欣怡以其擅長的影像、聲音、文件及裝置作為抒發媒介,展現出獨特且深入人心的情感敘事魅力。

自傳性紀錄影像風格,是何欣怡錄像創作裡的一貫特質,而生活周遭事物所串連起的情感記憶,則是何欣怡作品裡的主旋律。情感的羈絆,以及情感背後的人物故事,在藝術家慧眼匠心的影像世界裡,轉化成大時代、小人物圖譜裡的璀燦生命曲調,而在多重的隱性文本裡,則逐步浮現為對國族、歷史、跨界資本、認同政治的當代意義解構。

在近來的作品中,“攝影機拿好 不要動 不准笑 ( Hold Your Video Camera Steady Don’t move Don’t laugh )”,紀念的不僅是曾祖父蒙受的二二八傷痕歷史,也包含對舅舅引領走向影像創作之旅的回憶;而記述韓戰歷史、認同與遷移的 “老爹 — 一萬四千多個自由日 ( Daddy- More than 14,000 Freedom Days )”,則是對於公公一生顛沛流離的不捨;此外,紀錄弟弟在軍隊服役的 “聯合操演 ( Marching Troops )”,投射出國家凝視之眼下的身分轉換與規訓,而 “千年迴響 ( The Resonance from My Heart )” 則從人生伴侶踏上西非獅子山的人道行旅,進而對全球化下的後殖民情境提出質問,並對於普世關懷展開新的探索。

此次「百日」< 100 days > 展覽中,首度展出的八件一組複合作品「七七」,名稱取自臺灣生命禮俗的「做七」傳統,也呼應了此一期間藝術家心境的「淒淒」之感,此外,不同於6年前為外婆辭世而舉辦的「搖到外婆橋」錄像藝術展,這次何欣怡以猶如紀錄影像的分鏡圖,創作出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攝影作品,此一類傳紀的紀錄片攝影風格,表現在畫面上的不僅是情境的當下凝結,更重新詮釋了紀錄事件的本身,而個人情感、回憶與日常生活動態連結之行為觀念藝術視角,更賦予了作品成為創作過程的美感再現。

日文小名被喚作「Atoku」(阿德) 的外公,生命足跡跨越近一個世紀,歷經日本殖民與國府時代遞嬗,走過其自詡「德不孤 必有鄰」的一生,在他辭世後的一百天,隨著不同的禮儀進程,藝術家以追敘的時序,從找出外公的遺囑開始,在「一七」舉辦告別式火化、入殮,「二七」的家族團聚茶會、出版回憶錄,「三七」收拾遺物、房間,到「四七」的家族老文件、整理臥病期間共計649天的身體紀錄表,「五七」家族重溫外公的日記,「六七」在大屯山上撒骨灰、整理外公與外婆的結婚證書,完成了外公遺囑的最後一個任務;最後,在櫻花繽紛的時節裡,藉由「七七」的「合廬」禮俗中,外公與外婆再度聚首、執手相逢,也圓滿了一場對摯親的悼念與生命迴想。

展覽開幕:晚間六-八點 6.5.2014
社交網站連結
節目報導一覽表
[紐約會客室] 何欣怡:用多媒體記錄生死流轉
对至亲的艺术悼念 华裔艺术家何欣怡《百日》展开幕
Chinese Press Release
English Press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