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
地點: 456藝廊 |
二十多年來,張哲溢的藝術始終在他的自我脈絡裡生長。主幹之外,他也會對旁支進行精心剪裁,所以他的油畫、印刷品上再繪畫、紙上油畫棒、雕塑創作和大型公共藝術等作品之間互有關聯,相互滋養。張哲溢的創作時刻在邏輯的線索裡交織,並經常向著他不熟悉的藝術領域裡去擴展,這讓他對於自己的藝術始終保持著興趣,並激發出更為旺盛的創作力和更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尤其當處於新的環境當中時。
2022年定居到紐約之後,地鐵將張哲溢帶到城市裡的不同角落,城市的巨量信息讓他的靈感再度蠢蠢欲動,而他與這座城市之間,又始終隔著一扇無形的懸窗。當張哲溢打開它時,他會與窗外的世界親密接觸;將它關閉之後,他則會保持冷眼旁觀的洞見,意圖將窗外的世界盡收眼底。某天的一個契機,他從口袋裡摸出地鐵卡,開始在地鐵卡上繪畫,這種簡單直白的創作方式對他而言是某種放鬆和簡化。創作這批作品時,他並沒有考慮太多觀念問題,僅僅是滿足於自己的美學需求和宣洩著對於紐約日常的新鮮感。時光匆匆,張哲溢相繼在地鐵卡上完成了近百張作品,留下一篇又一篇的視覺日記,這枚伴隨了紐約市民三十年的小卡片現已成為他藝術語言的一部分。
相比張哲溢生活過的其他國家而言,美國的郵政系統更深入地介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關注郵箱也成為他每天的日常;於是,一些廣告郵件又順理成章地成為他新的創作素材。張哲溢在印有自己姓名和地址的廣告郵件上塗抹自己的視覺日記,並利用信封上的透明薄膜,將信件畫成一個帶有窗口的觀看空間;有了這扇心裡的懸窗,他便能將自己放入一個理想的真空,與其觀察對象和諧相處卻又互不干擾,並力求作品既保持理性又賦予豐沛的情感。慢慢地,在這些日常習作裡,其中的一些畫作再度成為張哲溢新的創作靈感,經過深化和醞釀,變奏成一些嶄新的作品,相信這是他始料未及的收穫。這次展覽,將展出一些張哲溢的新的油畫,這些油畫作品與其靈感來源的於早先完成的一部分小畫作放在一起,溯其源流,相映成趣。
當然,也有一些大體量的作品因為展覽空間所限無法在這次的畫廊裡展出,比如2023年與藝術夥伴在長島完成的公共藝術《大地之眼》,以及近年在中國創作的一些戶外裝置作品及架上作品。有些展覽可以將藝術家的脈絡和風格都盡收眼底,有的展覽則猶如管中窺豹,只可見其一斑;而另一類展覽能做到兼而有之,既能概括整體風格,又可事無鉅細地呈現局部,張哲溢的創作體系有時會圍繞著不同的展覽主題進行,在他計劃中,這次展覽將屬於這第三類。
節目報導一覽表 | |
• | [World Journal /世界日報] 「看不見的懸窗」張哲溢個展聚焦地鐵 |
• | [Sing Tao Daily/星島日報] 張哲溢「看不見的懸窗」個展 6/14至28日456畫廊展出 |
• | [US China Press/僑報] 華人藝術家看不見的懸窗14日開展 |